我也发现,我们宋、辽时期的古建筑,室外的石雕刻已经被风化的模糊不清,而西方却有时间更久而保存更完好的石雕,难道是我们东方的风雨更强烈?古代人类经历了石器时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文物各地都有。但是只有中国有无与伦比的丰富的玉石文化和玉器文物遗存。 玉,古人称为石之美者。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发现了玉石的不同,很自然地对玉器青睐有加,制作并留下了大量玉器。这大量玉器的遗存反过来可以证明,中国古人才是真正经历过石器时代的古人。 古代玉器多为礼器,不是实用器,其实也证明了至少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阶级分化、政权、等级观念,国家概念已经开始形成了。 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 玉文化从一开始绵延至今,从未断绝:好像看过楼主以前还发过类似的帖子,就是应该多发这些贴,中国的历史和文明真的有传承,有大量佐证,不像国外老是孤证。看成都金沙遗址就能看到大量的玉器的半成品和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残次品。上帝的选民以色列可是在屠杀巴勒斯坦无辜的百姓的呢,包括8个月大的婴儿,这是美国迁使馆为导火索造成的,这优越性可真不一般;还有美国建国才两三百年吧,几次经济危机了?这次贸易战还没结束呢,小心脸被打肿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也?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哈哈哈,果然切题一个石膏雕像,一个是陶俑,两者根本不同,也能扯到一起去!这和写实不写实没关系,不就是为了给“古希腊”贴金,强行把兵马俑“希腊化”,西方蛮夷就爱搞这些,不得不说,它们实在太无能了,也太贫瘠了,所以,夷狄通常的套路就强行给华夏找爹,这样它们就能光明正大的享用华夏民族做出的成就啦!评论 zf332:是啊,哪那都搞不清区别,怎么去质疑啊,你代表人民,谁给你的权利呢,还有别代表四川,丢人,四川是很多著名文人老家, 太白鼓励,巴金先生故里,更是文君的故里评论 骑电动车看樱花:再给你补充两个,张大千,吴玉章,还有苏氏一门。哦对?什么时候文君也成文人了,她不是卖酒的吗?不专业啊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有实物互证,而且文字与实物很多都能一环套一环,都有关联,互为佐证,西方所谓的文物都是孤本,都是独一无二,经不起验证推敲的。【3】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工具、车马器等八类。 下面是部分的食器、酒器、水器(礼器): 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形态,比如青铜觥,下图是部分青铜觥觥盖的头部图案(绝不相同重复): 青铜器的图案类型很多,下面是部分以猫头鹰为主题的(内有两件玉器) 试问,七千年前开始的延续了近五千年的古埃及,或者其他古文明,有那一类用品有如此丰富的成系统的遗存?【5】 周代以前的酒杯,大部分为青铜器,右下角有六个为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品。 这么丰富多彩的酒杯酒具表明,古代中国酒业发达(最早的含酒精遗存在贾湖遗址发现,8000年前),这充分表明古人粮食生产的发达。这也是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所有这些,古埃及、其它古文明有吗? 久远的酒文化,少不了精密度高的青铜容器【6】 三千年前的中国青铜器上,保留了当时甚至更早之前的古代民居的样式信息,而这些样式,甚至现在的影响还在。这就是文物,真正文物的魅力。 古埃及的在哪里? 汉代陶楼【7】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丰富的物质条件是文明产生发展的基础条件。 下面是古代丝织物文物的资料图,还有装载食物的容器青铜簋的部分图片(在广东一些地方,九大簋至今还是顶级宴席的代称)。它们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丰富的资源条件以及文化发达的程度,也显示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物质的丰富使到饮食文化十分繁荣,这是中国烹饪技术中热加工的部分手法。其他有那个文明能与之比?评论 小白兔来:查了一下:炙是中国汉字,读作zhì,炙,炮肉也。出自《说文》:"从肉,在火上",基本释义是有烤;烤肉;喻受到熏陶,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世说新语好像有个故事,就是有个贵族把一头神牛杀了,分给部下,吃的方法也是“炙”。【8】 中国汉字自商代甲骨文开始初步成熟,发展至春秋时期(期间大概一千多年),开始出现了装饰性很强的变体美术字、鸟篆文,那写法几乎是诚心让人看不懂的做派。这是文字写法玩到了极致做法,那是文字成熟的自然结果。这是真文字。 “古埃及”文发展了好几千年了,来来去去都只是规规整整一点没有变形的图案(好像生怕后人看不懂辨别不出来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 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有变形美术字吗?好喜欢错金银青铜器,有些保存的好的品相不错的,就知道有多精美了,郁闷遗憾的是不少品相好的错金银青铜器,好多都在国外!评论 花落影飘然:如果我没说错的化,这种文字叫:“虫鸟文”古代江南一代使用比较多,后来统一文字后,与“篆体”融合,这种文字不再使用。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充满浪漫主义的灿烂古代文化遗存。【9】 古代中国调兵的凭证---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君王)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但实物所见,隋代仍有虎符,为立虎)。以实物所见,东周秦汉时期为卧虎,南北朝至隋,为立虎。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还有节。 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目前所见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韩将庶"铜虎节和错金"杜"铜虎符;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马状的"骑传"铜马节;有的用以供给食宿,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等。 古埃及号称几千年,它的兵符在哪里?【10】 中国古代的马车,除了有众多的车马坑遗址,有最精美的两辆秦青铜马车整车出土,还有众多的青铜马车构件、饰件出土流传于世,还有一整套的关于马车各部位的古代专用名词。还有专门调动马车的令符---出土于南越王墓的错金铜虎节。 请问,在其他地方有吗? 西汉错金铭文铜虎节器身布满贴金虎斑,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徒"。是用以征调车马的信符。在西周,驾驭马车的技术已经成为学习的必修课,六艺之一。“: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就是驾驭马车的技术。可见马车的普及、重要。【11】 古代文字只能手写不能印刷,因此面貌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为后人留下丰富的艺术宝库。 看看中国的竹简,秦以前各不相同,即使是统一之后的秦简还是千姿百态,就算是同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前后也是不尽相同,充满变化。 为何古埃及和汉莫拉比法典的文字能够做到像印刷体一样的整齐划一?问题还是出在,为啥5000年的石碑,就像全新的一样没有磨损氧化剥离痕迹? 我们可是大量几百年的石碑都开始模糊,上千年的基本上很难有这样钢印一样的效果石碑,5000年就更呵呵了,这不是扯淡是什么【12】 《老子》五千字,传承过程中有很多抄本,其中不少已经湮灭,流传下来的也很多残缺不存。 同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三百多万字,几乎一字不漏流传至今,古代欧洲没有纸,据说是用羊皮纸传抄的,那得用多少只羊?羊皮不易保存,他们是怎么做到千年不朽的?历代的抄本有哪些?现代工艺鞣制过的皮衣都容易穿坏,没有加工处理的羊皮能保存几千年???我觉得我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而且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羊皮不应该作为服装什么的吗?全给亚里士多德写书,他一定是权贵吧。。。【13】 龙文化从兴隆洼玉玦算起,到今天,延续了八千多年。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如果从湖南高庙文化算起,到今天已经延续7400多年了: 其他地方有这样的长久延续吗?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14】 从商代甲骨文开时,汉字一直在演变,历经钟鼎文隶书楷书等阶段,期间还有行书草书,唐代以前,都是手写,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以后开始流行,形成了印刷体--宋体。 每一个时期每一种书体都有千万种作品,千姿百态,竞相争妍。 同样经历了几千年的古埃及文字,却很难得的千载不变,纹丝不动。这是为什么呢?评论 再回首家山南望:本身就是修的啊,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也是修复啊,萧后凤冠也是专家修复的啊,天安门城楼几百年了,失火好几次了,新中国成立后还修复过一次【16】 4000年前的面条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叶茂林研究员,在主持发掘我国著名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条,长约50 厘米,直径约0.3 厘米,粗细均匀,颜色鲜黄,与现在的拉面形态相似,这提供了我国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制作面条的最直接的证据。 对比一下: “古埃及”“三千年的面包”【17】 刻录有日食月食记录的殷商甲骨: 陶寺古观象台 2003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山西尧都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整个遗迹包括外环道直径约60米,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台基直径约40米,总面积约1001平方米。 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 “古埃及”号称天文学发达,它的天文学遗迹在哪里?很多政治因素夹杂在里面,只能说大国崛起需要时间,历史的迷雾也会慢慢散去,国人信心的增强也是一代人一代人积累下来的,也就这个世纪的事情吧!【18】 古人席地而坐,床、席以及室内地面就坐的地方要铺上席子。 对于上流社会而言,坐而不席是不像话的。《论语》里说「席不正,不坐」,《晏子春秋》里晏子说「臣闻介胄坐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 席子容易卷边,起身时搞不好还会移动(李商隐写汉文帝和贾谊会面说得投机,不自觉地席子跟着靠近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所以就要在四角放上镇,因而完整的席镇也大多是一组四件。 席子无处不见,镇也马虎不得,席镇在春秋战国兴起,到西汉达到鼎盛,席镇越来越讲究,几乎成为各种动物的竞相争艳的舞台。 这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一些席镇。“古埃及”贵族有哪些特色用品?【19】 战国秦汉的一些量器(左下角分别是战国衡器和汉代尺子)。古埃及统一延续几千年,它的量器有哪些? 还有衡器,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古埃及统一几千年,“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它的衡器在哪里?评论 974412207:我原来也觉得奇怪,每个人身高体态都不一样手肘长短肯定也不同,他们用手肘计量是推举的哪个人的手肘做的代表?古代交通不方便各地要造房屋的话这个人怕要分身才忙得过来。而如果每人都用自己的手肘来计量那差异该有多大,也不精确表现的是很落后的生产状态,先进文明在哪处【20】 这是古代的贵族用的铜灯。基本上都是制作精良设计巧妙。在古代没有电的漫漫长夜,这灯就是人们的光明之源。 查资料时发现,古埃及古希腊都“很早”就有陶灯了,【埃及国家博物馆摆放着五千多年以前的陶制油灯。古希腊也有陶灯,且与古埃及的大同小异,是壶形,但彩绘华丽精美,散发着十分浓郁的荷马时代气息。 在教皇国梵蒂冈的古代文物博物馆里,保存着大约2500年前的古罗马陶灯。】 很厉害啊。那古埃及有那么多金属工具建金字塔,应该也有不少金属制灯具吧?它们在哪里? 古希腊既然已经有灯,那普罗米修斯为何要去盗火呢?评论 ty_魔术师528:老百姓天黑了抠脚呗,严谨的说,它们没有老百姓一说,都是神棍、贵族、领主的奴隶,与牲口等同起来,基本就告别使用灯具了。【21】 从新时期到秦汉时期的部分出土工具文物,材料涵盖石头、木头,骨头,青铜,铁器。 “建造了”金字塔的“古埃及”,几千年来都有哪些工具?评论 盖用户以备占用 :游标卡尺是生产机械零部件用的,中国从商朝开始就有原始机械了,到了周朝已经非常发达,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机械因为战争的需求蓬勃发展,战国的很多攻城器械,比欧洲中世纪造的还要精巧,秦国的大型攻城弩砲和连发床弩,大量实用齿轮,棘轮,传动轴这些现在依然在使用的机械部件中国古代音乐发达,乐器遗存很多。这是用来调琴的工具: 琴轸钥(战国 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8.5 cm 器身主体呈柱状,柱下端为一突出的正方形,内部中空,用以调节琴轸(琴上调弦的小柱)。 柱体上端圆雕三只猕猴,母猴居中蹲坐,猴尾下勾。平视前方,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怀中所抱幼猴昂首曲膝,双臂紧绕母猴颈部,故作娇态,楚楚可人。母猴背部趴伏一只小猴,四肢紧拥猴背,作翘首状。面部表情憨态呆萌,似正与幼猴嬉闹。通观此器,三只猕猴刻画逼真,惟妙惟肖,形态生动,充满生活情趣。 作者以入微的观察能力及高超的表现技巧,赋予了作品欢愉喜庆的动感和乐韵,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堪称古代青铜艺术的审美典范。楼主更新一下乐器部分,贾湖骨笛是9000年前的乐器,竟然现在依然能按照12乐律吹奏,能清楚的发出1234567七个音,甚至跨越2个八度。看到那个把我吓坏了,12乐律严格讲是到明朝才严格定义的! 9000年前啊!!我都几乎犯了和欧洲人一样的毛病,认为这个东西是外星人给弄出来的!太震撼了!!评论 yletpkki:失蜡法被无耻的美国人注册专利了。而且关于失蜡法这还有个故事,以前欧美造飞机涡轮叶片,都是精工铸造,但是总是质量不好,直到在天朝看了博物馆的展览还有讲解,回去就改用失蜡法,一举解决了难题【23】 表意文字最先是象形,这个像是抽象的像,而不是写实的像,太写实了就变得具体,只能代表那个具体事物,而不能表意了。比如手,画得很写真,就是一个具体的手而已,但是抽象出来,还可以表示用手去做的动作,眼睛画得像只是表示眼睛,抽象之后还可以表示用眼睛去看这个动作··· 古埃及文字(如果有的话)太写实了,只是图画,还没有表意的(至少未达足够满意的)功能。汉字就不一样了。比方手字,抽象成了线条符号,放在木的上方,是“采”,变成偏旁放在左边,就是跟手有关的动作;眼睛抽象出来,放在木字旁边,就是“相”,左看右看,察看,判断的意思, 楔形文字则太抽象了,只是一堆三角形符号,改变排列顺序就成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意思,世间万事万物太复杂,这样的排列组合不足以表达出来,即使能表达出来,识读也太困难,不能成为通用文字。从我国的汉字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演变进化的痕迹。其他的文字,呵呵,直接几千年雷打不动?错,因为人家直接生造出来就这样,所以没得变化。这个,看看欧洲奢侈品怎么吹牛逼就知道了,手工制造。驴牌3000家店,每家店排队成那样,卖50只最少量正常吧?则工厂每天要生产15万只包纯手工,100道工序,得请起码1500万人,这可能么?欧洲这种手工奢侈品起码20个牌子,岂不是需要上亿的工人,哈哈哈哈哈,谁信谁傻逼!【24】 古代货币。 最初交换的时候一般是以物易物,再后来是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成为最受欢迎的,然后都用它,这样,这种东西往往就成为事实的货币了,人最需要的,一是吃二是穿,所以,谷物纺织品都曾是货币,再后来是金属货币、铸币,这是文献历史中使用最长的货币,纸币的出现最晚。 看看古代货币的历史印记: 丝织物。帑,币,都有个巾字旁;东周时期一种青铜铸币叫做空首布,像个铲子,估计最初布也是货币。 有些造型像铲子(空首布),像刀(齐刀形币),估计早年这些必须的生产用具也曾是通用过一段时间的。 贝壳。汉字中有贝字旁的字一般与财富有关。贡 财 贩 货 贫 贪 购 贮 质 账 责 贵 费 贷 贺 贱 贻 贸 贾 贿 赁 赂 赃 贼 资 赊 赈 赐 赌 赋 赔 赏 赎 赚 赠··· 由“宝贝”一词可知,贝壳曾经的地位。 也可以猜想,贝壳充当货币的时候正是汉字发展、成熟的时期,所以就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定格在汉字中保留了下来。 到后来金属货币尤其是贵金属,最重要的是成色与重量,所以货币单位往往与重量有关,比如钱,五铢,半两。 ···· 据说古埃及没有货币,直到“鸭梨山大”灭掉古埃及后的托勒密王朝才有货币。那古埃及统治者是用什么东西组织人力物力来建造如此庞大的金字塔? 战国刀币 成白刀 不仅有实物还有铸造模具这个观点和我的一致,没有货币,不可能组织浩大的工程。货币是经济的提现,只有经济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货币才会出现。埃及从没有货币,就说明其经济一直是原始社会型,想要造金字塔简直是天方夜谭留印!确实,在看一些关于汉字的解读书本时,发现左耳和右耳的区别。当明白了左耳其实是阜的变形,并且知道具有登高之意,很多字就真正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了。现在再看到独木梯的解释,更加生动形象。我国文化之所以能渊源流长,和汉字的传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希望我们能好好珍惜。@星空的琴弦 2018-02-19 20:44:09 贴一张图,大家可以看一看并思考一下。文明的基石到底是什么。 上面的图是二里头时期伊洛流域聚落的分布图。 里面的红点密密麻麻,也就是古代的村落。文明的基数是生产力。而在特定技术条件下,人口基数就是生产力的最直观体现。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远古时期,供养一个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一个哪怕是大型的石器文化的存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为依托。 比如红山文化,其发现的遗址达到1700余处,面积达到十几万平方公里。而青海柳湾,一个彩陶文化,发掘的墓葬居然达到接近2000座,很多墓葬密密麻麻以至于叠压。人毕竟是要吃饭的,而城市人口的粮食是需要农业人口来生产。即便以中国明清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养活一个县城也需要上百村落的支持。而文明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 比如中国的二里头文化之前,就存在新砦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乃至于八九千年之前的大地湾文化、贾湖文化。以区域论还有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等等。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用了接近五千年的时间,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资源,巨大的人口基数发展交汇融合才形成了二里头文明。而二里头遗址据专家估算仅仅只有两万人,就需要如此之多的村落为之提供资源和劳动力。 而发达的古代埃及文明,到处建设伟大的城市、神庙、陵墓,支撑其文明的基座也就是农业人口的生活、生产、墓葬等设施都在哪里呢?难道他们都不吃饭吗?人家是外星友人投下的机器人干活,不用吃饭,吸收太阳能补充能量,日夜不停的建造金字塔,建完后呲溜一声飞天上去了,当然不需要墓葬,也不需要相互印证的历史。【26】 古代中国王权的象征,钺。 古时斧钺并称,但大小有别,大者为钺,小者为斧。 这是部分出土青铜钺,时间从夏代至战国,最下一行是玉钺。钺与王权的关系,可以从王字的渊源看出来,王字最初就是斧钺的象形字。 想知道古埃及的王权象征是什么?有什么出土物?你说的那些是商家用来骗钱的。玉文化、青铜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但是话说回来,酒文化服装文化等,也是有真正渊源流传的底蕴才能被商家拿出来玩的。西方也玩,也有很丰富的内涵。但是最早也只能上溯到十三十四世纪,他们宣称的公元前几千年就有的东西,都当不了真。还真的是细思恐极,中学学历史的时候,虽然知道了我们的古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但和其他三个比起来显得有点短,所以总有点脸红的感觉,长大以后,才知道,在我们祖先所创造的辉煌文明对比之下,地球上的其他人种都是猴子和半兽人。可就是这样的一套教材,还一直用到现在。评论 花落影飘然:传说在匈奴突厥人西退之前,还有一部分东方人人从埃及,土耳其那一路直占据意大利,也就是罗马。那群人是印度人,信奉佛教的印度热门,这跳思路结合罗马埃及希腊古衣着还是半真半假的遗迹,好像真可以解释的同——那露天歌剧院其实是讲经的场所……评论 仲key2018:看这种剧的时候,就觉得他们那什么城市,脏乱差的鬼样子,牛逼轰轰的罗马城,看着就脏西西乱糟糟的,再看看我们古时候的宫殿,果然是天朝上国。【27】 世上最早的纸是这样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灞桥纸。这是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是西汉武帝时制造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1957年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丁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 莎草“纸”,是这样子的: 莎草纸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切片,压制···有网友说了,就是“胶合板”···作者:八月十五刹胡令 时间:2018-04-05 01:39:43 还有莎草纸! 莎草纸,老早以前在电施上也是看白皮拍的纪录片,说是吧莎草的皮剥了,留下中间的部分,然后一层纵一层横的压制。 你倒是给我复制一个,我折一下看看啊? 知道胶合板是怎么制造的吗? 就是用圆木剥成很薄的皮,一层横一层纵压制出来的。不过每一层中间,要刷胶黏剂。不刷胶黏剂是绝对不行的。 植物纤维是有方向的,使用木材,就要讲究顺纹还是横纹。 压胶合板,就是一层顺纹,下一层横纹,这样才能保证这个板子制造出来,各个方向力学性能是一致的。 把莎草的茎一层顺纹一层横纹压制,倒也能保证平面上力学性能各个方向一致,可是不知道两层之间,怎么保证黏结紧密?刷胶了没有? 纯用物理方式能达到分子键层面的结合? 耐折不耐折? 中国的造纸术,是先要用物理方式,把植物纤维给捣的碎碎的,把长长的植物纤维,捣成用肉眼都观察不到长度的程度,然后用化学液体浸泡,清除植物纤维里边的脂类杂质,同时还有杀菌功能,然后让非常短的植物纤维,不仅在纸张平面的维度上均匀分布相互咬合粘结,在纸张厚度的方向上,也相互纠缠咬合,这样就是三维方向上都是均质材料,所以能装订,能折叠,也更耐保存。 白皮就用压胶合板的方式就能造出纸来?这纸怕是稍微折叠一下,就要散架了吧。也没经过杀菌程序,没经过脱脂程序,还指望保存千年?还莎草纸的死海古卷是吧?不要脸到了极点。关于鼻子,其实古埃及很多塑像都很奇怪没有鼻子,这是为啥?因为真正的古埃及人的鼻子并不是西方人的高鼻子,更接近东方,所以不得已只能打掉鼻子,因为要是留着鼻子,像西方,那肯定就是造假,像东方的话, 那岂不是白忙一场了。所以打掉鼻子,把这个话题避开。中国的田野考古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殷墟才算是开始的,自此至今的近百年期间,中国大地上的田野考古成果大量出现!而且每一处遗存的挖掘及整理工作动辄5 60年的功夫,而且考古报告要经受极端严苛的专家审查才算定论。 反观西人前数百年的田野考古,近乎儿戏:有用炸药炸的、有用机械大规模开挖的。而且,每一处遗存仅挖掘整理2 3年就敢提出报告,而且并不需要经受专家审查就敢公之于众,强行成为定论。米诺斯迷宫是如此、古罗马竞技场是如此、雅典卫城是如此、特洛伊是如此、亚历山大城更是如此。而且,自中国的田野考古开始崛起后,西人的田野考古几乎瞬间不再成为显学,近百年的时间内,再也没出现前数百年如雨后春笋般的成果了! 难道这种现象不值得我们那些严肃考古学家们思考么?思考了,前年在危地马拉的科潘遗址挖了个贵族墓,是杨基佬挖过的,我方考古学者就提及白皮一边挖一边就宣布成果,我们挖到最后还是在研讨中。反过来看,西方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啊!赵高的指鹿为马现代版,中国考古界难道就真的没有人疑问,为什么不发声?文化意识之争也是涉及到国家强大与否;不过我也相信随着国家强大,事实真相会大白天下的评论 善恶一念间1998 :也许真教授脑洞太小,实在无力吐槽西方世纪大谎言,看到一部分,但脑洞不出这体系。又不会喷又不会说谎又不会无理取闹又不会胡搅蛮缠,所以,小人得志了看这个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帖子。是说日本的,好像是说人种论。韩日两个傻货虽然不着调,还是沿袭中华文明,算是中华文明的分支。日本想跟中国友好,但是被鹰用链子栓起来,日本的领导人一旦跟中国友好往来,就被搞下去。评论 zazazada :很多啊,你可以搜一搜,比如《被颠覆的文明》,《谁在导演世界》等等。边芹是常年在国外。对白皮的伎俩比较了解。我记得似乎曾经新闻里还点了她的名,但是不是表扬。有点批评的意思。估计是打脸打狠了商代盘庚迁都到殷之后,下诏说:“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嘿嘿,这西方造假者是知道自己伪造文物文明之不恭不敬之罪啊,所以自罚劓刑,这也算无形中自惩了么?哈哈,楼主真调皮。不过就该这样,看看牧羊犬还有什么新招数来强辩。 又胡个扯:楼上看到有人问玉文化的,说到酒文化服装文化什么的。其实这些东西,西方一样有。在商家推动下,玩得不比中国的小,什么红酒、XO,波旁王朝服饰、维多利亚时期服饰等等,都也是博大精深的,白皮也是有文化的。但是,白皮(或者说在中国以白皮为尊的某些人)不是说上古的东西才是好,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最伟大么?为啥现在没人研究一下古埃及古希腊的服饰文化呢?古罗马古希腊的皮凉鞋,也有作为时装元素的。但是光膀子披块布这种玩法,时装设计师们也头疼的是吧。那是一定的,所谓古埃及文物最高才拍卖出4万美金的价格,还不及现代高档工艺品呢,而中国一个宋代瓷杯子动辄拍出几千万,都心知肚明以前看真实的谎言这个电影,里面的恐怖分子把核弹头藏在古文物里偷运进美国,一个女的一榔头砸烂雕像,当时还感慨,这么精美的古文物多可惜啊,现在想想当年真TMD幼稚。这么光滑的眼睛脸庞不知是用什么工具切割打磨的。中国古代因为刨子出现比较晚,因此木器表面多少有些不平,因此就用上漆的办法处理。“古埃及”太厉害了。不过想想也是,人家连几十吨重的大石头都可以切割打磨光滑,木头又算啥?【30】 从钻木取火到聚焦取火 (1)燧人氏钻木取火 约五万年前 "燧人氏"之名始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 其实遂、隧、燧、邃四个字同音,都与"贯通黑暗"意义相关:遂表示完成,其本义相当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有豁然开朗的意味,如遂心、遂愿等;隧就是开掘隧洞,隧道中当然黑暗;燧是在木块上钻洞,目的在于取火;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如同在隧洞中一样,难以辨明前景。 从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钻木取火这一伟大发明。 (2)阳燧,三千年前中华先民利用凹镜聚焦原理通过太阳取火: 西周阳燧 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阳燧 解开这个阳燧之谜的周原考古队队长罗西章: 《周礼•考工记》:攻金之工:“金锡半谓之鉴燧之剂。”郑玄注:‘鉴燧,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鉴亦镜也。凡金多锡,则刀白且明也。”言铜镜中含锡多,则镜面光亮。 西方文献记载最早聚光取火,用于烧坏罗马战船的是阿基米得(相当于中国西汉,据说已被证伪,),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只能去盗火;第一个做成凹面金属镜取火的是17世纪的英国人培根。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8-03-17 14:39:18 节目名叫《谣言终结者》,两次,哈佛大学的师生们参加了模拟(阿基米德)实验,结果就呵呵了。连对焦问题都无法解决的吹牛故事。【31】 洋人主导的古埃及古希腊考古,很少见到刚清理好的(但是文物又还没有提取)遗址现场文物摆放图。中国的就很多很多,而且这是基本的··· 原因是什么?网友说得好: (@pinkyjam: 2018-03-13 19:18:24 评论 留意图一,有个缸里面也充满了泥土,这个不是随便塞进去,再一起埋就行的,发掘时,缸里外的泥土,都是同一个状态,这假造得才逼真,潘家园或是工地里兜售的,都讲究一身泥,但也骗不了多少人。白皮哪懂啊,被问急了就说我洗过了!)就凭这些打脸白皮的文物,要不是有两弹一星、核盾牌撑着,中国肯定像印第安人那样,被白皮杀光光,然后堂而皇之把咱们的东西据为己有!!!白皮恨中国,是恨得眼睛滴血非也,白皮伪造了大把传世的羊皮卷,还有沙漠露天垃圾堆里保存2000余年的成捆成卷带标签的莎草席子,有包鱼的,有擦屁股的。评论 yletpkki:按白皮说法,俄克喜林库斯莎草垃圾堆持续抛弃了千年之久,所以才保留下50万件残卷碎片,大小不一地露天堆放在阿拉伯酋长的圆顶墓室周围,逻辑推理一下,露天垃圾堆和酋长墓哪一个更早?古埃及古罗马苏美尔出土的,都是高大上的石刻年表,成文法典,看看中国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高科技文物: 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是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稻谷米及形制别致的各种陶器,另有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其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遗存的茎枝类草药传说是中商初重臣尹伊发明的药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 重要价值。 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现存于湘湖边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评论 尘T陌:是的,是的,因为一两百年的近代史,很多国人都抛弃自己的文化,崇洋媚外。其实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秒杀其他任何文明的。所谓西方工业化,也是在长期吸收中国技术后,突然有个蒸汽机出来了,开始大踏步赶超中国了,可惜我国士大夫和统治者当年退化成野蛮人了【34】 中国古代跟文字书写有关的的成语很多: 仓颉造字,册(象形字),卷,学富五车,“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名书竹帛,名施金石,名垂青史,燕然未勒归无计,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刊之论,刀笔吏, 恬笔伦纸,洛阳纸贵,铭记••• 不知古希腊,古埃及跟书写文字有关语句有哪些,跟羊皮卷、跟莎草纸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红箭头指处,青铜器上的金文“册”字。 出土竹木简册成语洛阳纸贵、罄竹难书等,反映中国古代即使书写材料还算易得,也会因一时特殊需要而造成书写材料紧张,那么,亚里士多德洋洋洒洒几百万巨著,得用多少书写材料?埃及的莎草全部用完够不够?或者希腊的羊全杀光够不够?成语这玩意就是一种无敌的存在,它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往往四个字就包含古人的经验、智慧和感悟,充满哲理,熟练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它往往正确有效地为人们做出睿智选择或判断。没有悠久历史是不会有“成语”出现的,因为许多成语本身就是古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画面或片段,典故更是不计其数。你倒是把所有的例子都举出来呀,不过若是曾经有谁挖了你的祖坟可别说,因为你的老祖宗也不愿意因为有你这样的汉奸子孙而被拉出来丢丑的,你这条可怜可笑令人呕吐的蛆,就不要总是一扭一扭地出来污人眼了。印象里,中国几次抢救性挖掘,很多都是文革时期搞得,记得很早以前就有网友8过这个问题,很多据说是wg时期破坏的地方,其实详细一查史料,原来是二战时期被日军破坏的.....【35】 中国先民把字写在身边的各种器物上,写在悬崖上,写在石头上,为了记录文字几乎用遍了身边所有的材料(神奇的是,恰恰没有羊皮)。 动物骨头 商 甲骨文 牛骨 鹿头骨 龟甲 玉器 战国 行气玉铭 青铜 战国 秦 虎符 石头 先秦 石鼓文 青铜 衡器 秦铜权 砖头 秦 小篆 十二字砖 瓦当 西汉 木片 西汉 海昏侯木简 竹简 西汉 马王堆遣册 丝帛 西汉 马王堆帛书 悬崖 东汉吴房长张汜请雨摩崖石刻 黄金 唐 武则天金简 银器 唐代药盒 墨迹 纸 唐钞本 春秋经传集解卷二评论 花落影飘然:皮子没有布帛好,当然要用布帛了。白皮是除了皮子,啥都没有,不得不用皮子。就连现在做个装东西的口袋都首先用皮子,白皮千年臭皮匠的老本行啊!评论 郑老五:嗯,这是真正用过了,实验出的真知。哪像白皮伪造,想当然地随便弄出个来,西方民众真的是民智不开久矣,随便唬弄一下,就认为是真的了。评论 郑老五:但是牛皮和羊皮不一样,羊皮既可以吃又可以穿,貌似牛皮咬不动,饿急了才吃,其它只能做鞋做绳子。我突然觉得,即使古希腊真的有那么多羊皮流传下来,在大饥荒的年代,很容易被偷去吃了,因为那是生皮。【36】 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春秋早期芮国国君墓出土的部分玉器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诸侯国就有如此多的东西陪葬。相比之下,能“建造”金字塔的埃及法老实在是太节俭了(即使历史上法老墓被盗,也会在世上流传,或者在博物馆,或者在收藏家手里,就像中国红山文化的玉器遍布世界、洛阳金村东周天子墓青铜器流失海外一样。): -----------------------------再次爬楼复习,这“古埃及”的文物,怎么看着那么“新”?如果是玉,那没问题,但看着不像啊。还有图案、构造,总感觉怪怪的。路过说下普通人的感受^O^评论 yletpkki:编制过加工工艺的都明白,在工具的限制下要尽量想办法减少工作量,降低废品率。俺干过模具的。中华古代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演化,也是有论文的,恰恰体现了这方面的思路。琢玉工艺,实质上还是磨制工艺,只不过采用了皮绳、骨钻、青铜片作为类似车床的夹具。评论 yletpkki:直接加工介质还是石英砂,以水作为散热、润滑和除尘介质,因此琢玉工艺出来的器具没有大件,除了切割下来的玉磬、玉刀之类的片状器具,但在平面上一样缺少进一步加工的能力。直到优质钢制工具的出现,革命性地攻克了石材加工难关。但花岗岩的精细加工,还要到机械化时代。评论 yletpkki:找一座石头山,把石头切下来,然后运到远处,再砌一座石头山。这不是普通的劳民伤财,这是有多大死作多大死。还搞了几十座才觉得成本高于是不做了?假如是真的大石头,一座都搞不起来。就算是拿破仑建造假说,也不敢说那是真石头。评论 pinkyjam:宋徽宗搞花石纲,逼出了四大寇,这还是古代最富饶、人口过亿的北宋,干了些什么呢?把大大小小几百个大石头运去东京,最大的也就五六吨,当时的船一艘可以装下。结果运一次就骚扰地方一次。古埃及呢?平均一个石头两三吨,连续运几十万个。呵呵呵呵呵。【38】 8000年前,跨湖桥文化领先世界的轮制技术 在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诸多陶器中,有几件被称为“黑光陶”的文物特别引人注目,这些陶器罐口的环状平行弦纹,考古学家认定这是最古的用陶轮加工的陶器特征,可惜的是并未发现陶轮,考古工作随之告一段落。2006年03月,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个带有轴的木质陶轮基座,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由此大胆提出设想,黑光陶器的弦纹就是用陶轮修整技术加工成的。 这个设想得到了柳志青教授的认同,两人经过陶轮复原实验,终于确证了这一设想。 据柳教授介绍,世界最古老的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距今12500年前。而跨湖桥文化遗址是8000年左右的,也就是说,其间经过近5000年的劳动探索,先民们终于发明了慢轮制陶技术。 而据已有的考古资料认定,世界最早的陶轮出现于西亚两河流域,距今5700到5300年【现在,个人对这个所谓西亚的曾经的最早陶轮表示怀疑】。在中国,距今7000年到6000年的仰韶文化半坡期陶器中,也已经发现了陶轮加工特征,但没有发现陶轮。而此次跨湖桥文化遗址发现木质陶轮底座,也就证实了中国的陶轮技术先于西亚两河流域2000多年【即使西亚陶轮是真的】。 跨湖桥石砂轮残部 跨湖桥石砂轮复原 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纺轮评论 亘古的艾泽拉斯 :什么时候,儒家做到过内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儒特权阶级,没有特权儒就要造反。如果造反不成那就摸黑,千百年儒家一直靠文乱法。评论 tianhuag: 汉宣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评论 云遮雨Z:汉宣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看到楼主这么振聋发聩的观点,我们都被教科书骗了,感谢楼主,打倒教育部,居然编写那么假的历史教科书毒化学生,去教育部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如何?敢不敢,不敢不是中国人,不敢的都是杂碎白皮收买的汉奸欢迎接龙: 1.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赫拉克利特” 【商】《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一切皆流---“赫拉克利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赫拉克利特” “日方中方睨,物方死方生”---战国 惠施 4.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惠施 芝诺:飞矢不动 5.@玉出昆冈: 2018-04-30 09:11:01 评论 评论 yletpkki:为你补充一个: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前547年)认为“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水是万物的本原。——易经"天一生水"。 6. 勾股定理,西汉周髀算经记载,商代商高发明 洋人: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定理 7.大禹治水 洋人:大洪水,诺亚方舟 ·····评论 红色滴小元宝:夏朝是肯定存在的,只是没有像甲骨文那样的自证文字资料而已。夏朝不存在是洋人观点,之前他们同样说过商朝不存在,只是甲骨文出土了之后才闭嘴,然后就把目标对准夏朝。妈的,狗日白皮真TM太无耻了,他们造个假文明也就算了,还把中国古人的智慧也剽窃过去说是他们的,还打上他们的标签,以前只觉得扒了他们的内裤才对得起历史,现在看到这觉得真该把皮也扒了